RSS订阅Meeloun网课官网
扫码领券
你的位置:首页 » 网课代修 » 正文

美国网课大揭秘

选择字号: 超大 标准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08日 | 作者:admin | 0个评论 | 2681人浏览

美国网课.jpg

网络教育在全球蓬勃发展,推动教育领域的又一次革新,本文从网络课程的内容结构、网络课程的师生角色、网络课程的互动实现三方面谈作者在美国网络课程中体验经历

近十年里,网络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创新形式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地传播。在中国,自从1997年教育部批准了4所大学启动网络教育项目以来,至今已有67所大学开办了网络教育学院。研究发现,作为最新的远程教育形式,网络教育既可以为那些接受传统课堂教育不方便的学生提供新的教育机会,又可以为学校没有合适教师的专业引进外来教学资源(Swan,1992)。“全球范围内有限的高校入学率问题将随着学习技术的不断改进而有大大的改善(Hanna,1999,p.19)。网络教育的其他优点包括:1.它能利用现有设备、信息技术、和标准化交流界面来进行课程传递;2.网上学习具有灵活性;3.它比传统的课堂教育节约场地成本和节省时间;4.教师更容易更新和修改课程(Hopey&Ginsburg,1996;Kilian,1997;Owston,1997)。

然而,网络教育项目的引进并不意味着它一定被师生有效地采纳,因为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着非常大的区别(Wallhaus,2000)。国外的研究发现许多教师对参与网络教育项目有抵制态度(Oleott  & Wright,1995;Murphery &  Dooley,2000)。究其原因,包括以下因素:1.缺少时间;2.缺少师生面对面的交流;3.缺少参与网络教育所需要的技巧;4.在网络教育中投入的时间和工作量没有被很好地承认;5.缺少技术、行政和财政的支持(Wolcott,1997;Rockwell,Schauer,Fritz,&Marx,1999)。

在中国,网络中心的有效维护问题、参与网络教育项目的教师缺乏专门的培训、和有限的学生选择网络教育课程是网络教育发展中比较突出的问题(Potter,2003)。另外,Edwards,Zou,Cragg,和Song(2000)指出,影响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还问题包括:1.不同的大学用不同的技术:2.缺乏远程教育方面的法规;3.财政投入和技术支持有限;4.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考核问题;5.网络课程数量太少。Ding(2002)特别强调“教师没有准备好”是发展网络教育的瓶颈,这其中包括:1.教师心里对网络教育的抵制;2.缺乏相关的激励因素;3.教师传统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技巧不能很好地应对网络教育;4.学校财政,技术,与人力支持不够;5.文化与教学理念的冲突;6.网络课程设计培训的缺乏。

现有的问题可归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外部投入和支持不够的问题,另一方面可归结为因网络课程设计和评价不完善引起的问题。前者有待于教育管理者和教育领导者们的特别关注,而后一个问题需要广大网络教育实践者们的探索和总结经验。如何改善网络课程设计和评价,从而使得网络教育的发展能扬长避短,是关系到网络教育这一教育创新形式能否更好地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们接受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从网络课程的内容安排、师生角色的定位、以及网络课程中关键问题——“互动”的设计出发,谈谈网络课程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重要细节问题,以期为推进网络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师生们能更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源来学习提供微薄之见。

2001年8月至2004年8月,笔者在美国得克萨斯农业与工程大学(TexasA&MUniversity)农业教育系攻读博士学位,专业方向是远程教育。期间先后选了5门基于WebCT平台的网络课程(成人教育原理、远程教育的高级方法、教育评价、远程教育中的技术应用、远程网络的培训和发展、统计学),其中前四门课是纯粹的网络形式授课,即除了必要的小组讨论外,师生的所有教学内容(讲解、交流、考评等)都通过网络传递,最后一门“统计学”因内容的缘故,老师安排了课堂演示和网络传输并行的方式,即老师每周在指定的教师讲解内容,并将其讲演现场录成录像,上传至网上,学生可以选择去教室、或上网、或两者结合的方式听课,每次的练习题、期中和期末考试都是在线完成。值得一提的是,该课有好几位学生来自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以外的州,还有一位日本学生在日本“听”课,真正体现了远程教育的全球化趋势。

在该校,网络课程集中由学校的远程教育中心管理。教师和学生通过各自的专用密码来登陆和使用其中的教和学的功能。在笔者所选的网络课程中,课程的大致内容结构比较相似,但课程安排也有差别,除了因教学内容引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上的差别外,“互动”上的差别比较明显,它直接反映了教师课程设计中蕴涵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效果,即学生对课程的态度和对知识的吸收效果。下面就从网络课程基本结构、网络教育中的师生角色、和网络课程中的互动实现三方面列举笔者体验到的好的网络课程的一些重要细节。

网课代修构成

二、网络课程基本结构

网络课程一般包括以下部分内容:

1.教学大纲(course syllabus)

以word文档的形式介绍课程概况和教学大纲,从该文档中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以下有该课程的信息:(1)教师联系方式(电话、电子邮件、个人网站);(2)课程描述(简介);(3)课程目标;(4)课程所需的软件及可获得帮助的途径;(5)推荐教科书及其他参考书;(6)课内外作业、活动表(包括作业和活动的具体内容、完成时间及其所占成绩比例);(7)对每一项作业、活动的要求(作业内容来源、书写格式、参考文献要求、以及引用规范问题等);和(8)大学里有关版权和剽窃的规定、对残疾学生提供照顾的规定。

2.课程适应(course  orientation)

“课程适应”部分主要介绍本课程的教师和其他辅助人员的学术背景、学生对该课程的期望、有关在线递交作业和在线考试的详细信息、课程所需的在线阅读工具(如adobereader5.0)的下载链接、本校园网络教育机构的网站和学生可以找到技术帮助的校园支持资源(网站、具体的教授和技术人员的联系方式,如办公室、电话、电子邮件等)。

3.教学内容(course content)

一门课按其内容分成几个主题各有侧重的模块(module),每一个模块里再根据参考教科书章节内容的安排、时间的长短等因素安排成或一次、或两次、或更多次的课(1esson)。在每一课中,教师一般会提供以下内容:(1)该课需要阅读的章节,有的教师会提供在线章节内容(pdf格式);(2)内容介绍(ppt和录像形式);(3)其他相关阅读资源(pdI格式);(4)作业(作业内容及要求);(5)如何保存作业(一般保存成doc、rtf、或pdf格式,如何如何按要求命名文档、以及命名时应注意的事项如统一用小写字母、标题无空格等);(6)如何上传作业(上传作业时详细步骤)。

4.课程时间安排表(course  calendar)

时间安排表包括各教学模块的起止时间、各项作业和活动的截止时间、考试的时间,以及因节假日受影响的课程安排。

5.课程网站地图(sitemap)

网站地图是为了给学生们快速浏览本课程主要学习内容和活动提供的一个网页,通过该网页,学生们可以大致了解该课程的主要框架、逻辑结构及内容布局,因此可以方便、快捷地对本课程有一个全局性的认识。

三,网络课程中的师生角色

师生角色的基本定位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的基本理念是培养学生从“依赖型学习者”(dependent  learner)到“独立型学习者”(independent  learner)的转变。其基本表现是教师的网上讲解部分只占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一小部分,一般起“提出概念和命题、引发思考”的作用。因为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学会如何寻找有用资源是“独立型学习者”应掌握的关键因素,所以,在每个单元学习中,学生总是在听完video(或看完ppt)后都“亲自”要做大量动手动脑的活动:阅读辅助在线材料、参与在线测试或问卷、在规定的时间内参与小组讨论、写学习日志、写评论文章等等。老师的作用就是对学生的各种活动进行及时点评,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思路,在必要的时候给“迷失”的学生带路或对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组搭配。学生们在学习中真正体现了“主角”的作用,教师更多的时候是“辅助者”,是学生们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增长过程中“脚手架”(scaffold)的搭建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从两类作业中看师生关系。美国的教师(尤其在人文社科领域)非常注重学生“写评论”和“小组活动”能力的培养。前者强调学生的批判与继承精神,后者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性活动。通过这两种活动,将教学内容串起来,课内外资源结合起来,寓教于活动,学生就比较容易地“理论联系实践”。教师不是权威角色,而是引导学生去批判和继承权威的“教练”,同时,也是鼓励学生去从事创造性活动(而不是模仿或抄袭他人成果),去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写出来、表现出来”,去“自我实现”的领头人。许多“评论”和“小组活动”后都有“学生课堂陈述”(presentation),即学生将所学、所思、所做、所感与人分享,以此锻炼他们的总结、概括、和演讲的能力,在学生课堂陈述中,学生是讲台上的“主角”,而教师是听众,必要的时候是点评者。

四、网络课程中的互动实现

很多人都认为网络教育的互动远不如面对面的传统教学来的多。远距离学习中互动实现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感到的孤立程度(Shearer,2003)。但是研究者发现,如果课程设计特别考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内容、以及学生与教学传输工具之间的互动,网络课程中的互动程度远可以超过传统课程,原因在于网络课程工具本身具有强大的交互潜力,如静态与动态网页的结合、在线讨论工具、电子邮件、即时聊天和信息传输工具、多媒体、动画效果、在线视频/音频会议系统等等(Lindner  & Murphy,2001)。

在笔者经历的网络课程中,教师们一般都会用在线讨论工具(threaded  discussion)、课堂内部的电子邮件系统、多媒体工具(ppt演示、video播放器)来加强师生、生生、以及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尽可能充分的互动。在课程之初,教师会让学生在课程的在线讨论区里做自我简介(家乡、学习背景、兴趣爱好、未来理想,和选课初衷等)并介绍各自对本课程的期望,有的网络课程教师会让学生通过电子邮件将各自的照片放到网上,这样同班同学虽然不在一起上课,但会知道同学们的容貌,感觉更亲近点,这样的活动即是课程的“破冰者”(icebreaker)或“开启者”(opener)。在课程的进行中,师生、生生之间最多用在线讨论工具和内容的电子邮件系统讨论、交流、上传下载作业和评语,如有必要或特殊情况,老师和学生也会通过电话或面谈。

为了更好地在学生之间加强交流和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教师们一般都会刻意地安排至少一种小组合作活动,在人数比较多(如15人以上的网络课程中,教师会事先根据学生的大致背景(如专业、性别等)将他们分成不同的讨论小组来进行全课程中的讨论活动,每组5—7位左右的学生,学生们轮流主持不同专题的讨论,专题讨论有期限(与课程进度同步,一般为三天或一周),主持讨论的学生负责提出讨论主题并负责对其他学生的讨论做点评,学生讨论次数有最低限,但没有最高限。许多网络课程的作业也包含了小组作业(teamwork-basedproiect),即作业必须由两三个学生或更多的学生集体合作完成的内容,这样的作业让学生们集思广益、增强了他们的交流机会和归属感,更好地消除了陌生感和孤独感,同时培养了他们的交流能力、互助能力。

在在线交互体验中,我有几点很深的感受:1.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主要扮演“旁观者”和“教练”的角色,不同的讨论议题由不同的学生主持讨论,教师不参与直接的讨沦,但会时刻关注讨论,并适时评论,如果讨论出现问题(如偏题、出现无意义争论等),教师会出来及时点评,并将讨论带回主题;2.教师的在线帮助和反馈必须及时,否则在线学生会感觉沮丧或孤立无援;3.教师应努力发现在线学生所做的思考努力以及讨论中的闪光点,并尽量采用积极评价,同时对学生的评价和各项作业评分应保密,因为这涉及学生的隐私权。

五、总结

在越来越强调构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注重“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今天,网络教育为我们提供了契机,随同而来的还有挑战。积极探索网络教学设计的理想框架,融现代教育理念于教学细节之中,应当是广大网络教育实践者、研究者们的努力方向,期望本文对此领域有绵帛之力。(转载自网络)


标签:网课代修网课代上美国网课

网课代修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
网站分类
站点信息
  • 文章总数:185
  • 页面总数:4
  • 分类总数:1
  • 标签总数:102
  • 评论总数:158
  • 浏览总数:408191